前幾天(7/20),近年來很喜愛製作榜單的《滾石》(Rolling Stone)雜誌,發表了「史上最偉大的100首K-pop」評選,前三名分別由少女時代《Gee》、H.O.T.的《Candy》與IU的《Good Day》 摘下。
我挺認真地聽了約莫前20首左右,頗有精彩之作,但就如這兩三年來所有《滾石》曾發表的榜單一般,再難體察其美學標準和脈絡。不禁感嘆,雜誌難為、紙本難為,《滾石》這幾年連原本擅長的評比,尚且迷失方向、進退失據,又何況是自己相對陌生的領域。
1967年在美國創刊的《滾石》,是史上最重要的西洋音樂刊物之一,不僅作為搖滾樂評的旗手,也涉及電影、電視、藝術、政治、流行文化等諸般面向,建立以搖滾樂為核心的態度與價值。且雖然標榜關注次文化領域,但眾所皆知,搖滾樂就是一部非主流不斷躍升主流、而後出現下一個反動派的歷史,見證整個大時代變遷的《滾石》,在各種音樂雜誌之中已屬鶴立雞群的主流標竿,不單單對搖滾樂有話語權,也有對整個西洋流行樂發聲的份量,而其走過數十年所累積的聲譽,在2003年首度推出「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」榜單時,更達到一定高度。
想當年,這份「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」一發行,那在江湖上是何等地位,一時洛陽紙貴,別說在美國,即使在台灣, Tower、誠品音樂館等地,也是立馬擺出整面牆,羅列店內所能找到的500大作為賣點,供人按圖索驥。
當時這份500大,類型並不完全侷限於搖滾,從藍調到Funk、R&B等等,各安其位,除了第12名的Miles Davis《Kind of Blue》真的很不倫不類、要嘛別放進來不然其實是種污衊之外,其他在我看來真的是挺有道理,前10名裡披頭居首且佔了4張,迪倫兩張,貓王第 11、大香蕉第13、第15名開始出現3J、MJ在20,一路看下來,雖然不可能盡如人意,但的確可以感受到編輯群的某種頑固與傲氣,以至於相隔9年再推出2012年版時,變化幅度算是相當小,甚至排序也多半延續,可知當年之考究。
但最近幾年,數位化轉型不利的《滾石》,於2017年開始出售持股,也不斷嘗試與流行口味接軌,在搖滾精神與時代潮流之間擺盪,終於在500大專輯端出2020年版時,受到空前的挑戰與譏嘲、謾罵。
某方面來說,這其實是非戰之罪,因為只是評選方式改變了而已。這份名單不再由《滾石》編輯室決定,而是將雜誌參與評選的比例降到四分之一,其餘陣容包括各路音樂人、業界相關人士、《滾石》以外的音樂記者,總計超過300員的陣容,每人挑出50張「最喜歡」而非「最偉大」的唱片。於是榜單風貌驟變,有三分之一都翻盤,大量的嘻哈、R&B作品湧入,歷代冠軍是Marvin Gaye的《What’s Going On》。
當然,我很喜歡《What’s Going On》,新進作品也有很多秀異之作,但,細看榜單內的高下排序,不禁還是要吶喊「What’s Going On?!」凡是搖滾迷,多能心領神會。
近來《滾石》涉獵範疇,越來越靠近大眾。去年為Vtuber「死神」Mori Calliope出特刊,我還覺得是挺酷的一件事,那裡頭其實也包含某種時代脈動。但從今年年初端出「史上最佳200位歌手」,到這幾天的「韓流100首」,真的有點到了亂槍打鳥、自失宗師高度的程度。最佳歌手選出Aretha Franklin摘冠還是很令人服氣的,但後面一片不明所以,到底是比歌藝、創作還是成就,比如既然選了那麼多爵士、藍調歌手,那我想不透Ella Fitzgerald為何如此後面。Lennon在Freddie Mercury之前,而Dylan排在15,儘管他死忠歌迷也說他唱歌像是便秘三天的老狗…
從《國家地理》到《滾石》,對紙本衰頹的感傷,也有些昧於時勢了,世代如此,實在不必為此還訴諸筆墨。一切就是尺度與參考罷了,眾人眼光必有洞見,既然《滾石》(是那個《滾石》啊)說《Gee》是歷史上最好的K-pop,那颱風夜就多聽幾首少女時代。
無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