爵士樂墨分五彩,熱血絕非必要,但是如此熱血的爵士樂,感覺並不壞。
….日本可說已然是亞洲最具音樂包容性的國度之一了,無論你聽的是再怎麼偏門的音樂,也不難找到怪咖同好。然而爵士樂畢竟小眾,僅管我曾經在東京連續走過三間百貨都有Miles Davis流洩入耳,也不代表它在主流視野中談得上有多少地位。村上春樹能寫上兩本爵士群像就幾乎已經是巔峰了,在影視、動漫作品中,則不太容易與爵士樂主題相遇。
電影方面,有2004年上映、上野樹里主演的《搖擺女孩》,漫畫則有2007年起連載、後改編為動畫番劇的《坂道上的阿波羅》。但上述兩作都有濃厚的校園青春故事色彩,相較之下,2013年起漫畫連載、動畫電影目前仍在台上映中的《藍色巨星》,顯然更為硬派。
《藍色巨星》其實也談不上是知識型作品,漫畫看上大半天,除了偶爾閃過幾個音樂家的名號,連最基本的Big Band、Bebop等風格都未曾深究。但它的確把握到了爵士樂是有多麼重視「當下」的一個音種,極其精彩地描繪了它那剎那的光輝,那獨屬於爵士樂的即興魅力。誠然,人們的確也可以主張,不管哪種音樂,在不同時空下的演奏,本來就不可能一模一樣,但就如村上喜歡講的,「這個是這個,那個是那個」,爵士迷必然能明白,「這個是這個,那個是那個。」
在《藍色巨星》的原作漫畫中,前幾集描繪的是主角宮本大起始練習薩克斯風的過程,而電影版則將漫畫初期的校園篇完全捨棄,直接從宮本畢業後離開仙台、來到東京闖蕩開始,並與鋼琴手澤邊雪祈、鼓手玉田俊二組成Trio三重奏,一路挑戰在東京的爵士樂聖地演出。
而在這樣一部兩小時的動畫電影中,浪漫元素稀薄到幾近不存在,也不像漫畫更有餘裕讓人物立體化,宮本幾乎一登場就已技驚四座。但這部電影依然有種在兩小時內一路過關打怪、讓人血脈賁張的暢快,漫畫裡僅用一個畫格就講完的片段,在戲院裡不僅成為有骨有肉的聲響,且炫光四射、激情無比,如有巨大風壓向觀眾席襲來,著實過癮。
而一部原本僅能從畫面裡神遊天外、想像其聲響的作品,成為電影後,賦予其音樂的角色,當然殊關要緊。本作電影版的所有音樂,均由舞台風格十分狂野的上原廣美擔綱,僅管我早已不像年輕時那樣聽她的音樂,但的確左思右想,似乎也沒人比她更適合詮釋《藍色巨星》裡那不拘成法的放肆樂音。
雖然,將漫畫注入真正的音樂之後,也帶來了超現實的部分,比如鼓手石若駿的錄音,無論再怎麼被導演交代要表現出新手的生硬,也還是遠遠超出了玉田所能做到的程度。但這些均已無關宏旨,作為兩小時的音樂電影,這是一場豐富飽滿的視覺與聽覺饗宴,並在關於雪祈的困境等橋段中,真正把握到了某些深刻的課題。
宮本大說,「所謂的爵士,是指加入了即興演奏的音樂,是那天、那時、那瞬間特有的旋律!每天都不同,激昂和自由奔放的音樂才是爵士!」是的,是這樣的,爵士樂的確就是這樣。而觀賞《藍色巨星》,也就有了屬於那天、那時、那瞬間的感動。
無留言